
回到顶部
这场危机最终在9月29日达到顶点:总统安德里·拉乔利纳当晚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现任政府,“终止总理及所有政府成员职务”,并承诺新总理将在三日内任命。10月6日,他正式任命吕芬·福蒂纳·扎菲桑博为新任总理,接替此前被罢免的克里斯蒂安·恩蔡,标志着政府换届尘埃落定。

此次社会动荡的直接导火索是持续恶化的水电供应危机。首都塔那那利佛每日停电时间从6小时激增至12小时以上,供水系统近乎崩溃,居民需依赖政府派发的罐装水维持基本生活。然而,这场危机的根源远比表象复杂。
深层原因则涉及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经济贫困、政治治理和结构性问题的多重叠加。作为岛国,马达加斯加依赖单一河流和老化的水电站,但设备老化导致发电效率低下,且缺乏储能和备用电源系统。2024年底以来的干旱导致主要水坝蓄水量比往年减少四成,严重依赖老旧水电站的电力系统在持续干旱面前显得尤为脆弱。

马达加斯加总统安德里·拉乔利纳
水力发电能力几乎瘫痪,农村地区供电覆盖率更低,仅靠柴油发电机供电,成本高昂且污染严重。全国约40%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卫生条件恶化引发疾病。交通与能源网络方面,铁路为单轨,公路网覆盖率低,物流成本占GDP的30%,制约能源运输和工业发展。
马达加斯加的普遍贫困放大了水电危机的影响。据世界银行统计,该国约75%至8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该国农业占GDP的21%,工业仅占14.9%,服务业占55%,但旅游和采矿业受政治动荡冲击严重,小微企业因频繁停电停水难以运营。2023年GDP约160亿美元,人均GDP仅516美元,失业率高达3.1%。财政赤字与债务问题突出,2023年财政赤字6.7亿美元,外汇储备仅26.3亿美元,公共债务占GDP的38.88%,其中外债占32.77%。政府依赖国际援助,但援助多用于短期救济而非长期基础设施投资,治理能力不足导致资金挪用或管理不善。

政治治理层面,腐败严重、政策执行不力、社会不满情绪累积。尽管推出《马达加斯加振兴计划(2019-2023)》,但反腐败、能源和水需求满足等目标未有效落实。地方治理薄弱,如首都宵禁期间仍发生抢劫和纵火事件。年轻人因失业、贫困和基本服务缺失走上街头,要求总统下台,社会分裂加剧。
总统解散政府与罢免总理的核心逻辑在于回应民愤、承担领导责任及推动政治重组。面对不断升级的抗议和暴力事件,拉乔利纳需通过果断行动展示解决决心,重建信任。原总理恩蔡任内未能有效解决水电危机和贫困问题,2023年拉乔利纳连任时因双重国籍问题遭反对党质疑合法性,首都曾爆发六周暴力示威。此次罢免符合“新总统就职后总理辞职”的政治惯例,也涉及党派斗争与选举压力,避免政治僵局激化社会矛盾。

马达加斯加被罢免的前总理克里斯蒂安·恩蔡
任命扎菲桑博为新总理的考量聚焦于恢复秩序、解决核心问题及重塑形象。其军旅背景和曾任总理府军事办公室主任的经历,被认为有助于快速稳定局势。拉乔利纳强调,新政府的最优先事项是解决供水供电问题,这要求集中力量化解矛盾。启用新总理象征政府新起点,旨在通过人事调整传递改革决心,缓解民众不满,同时为年底选举铺垫稳定环境。
然而,解决困境面临多重挑战。短期措施如无息贷款、税收减免仅能缓解企业损失,无法根本解决水电供应问题。宵禁和军事部署仅控制暴力,难以恢复基础设施。长期改革需系统性投资可再生能源、升级电网、改善供水系统、推动工业化和就业创造,同时加强反腐败、提高治理效率、促进政治稳定。国际合作方面,需加强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及周边国家的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转移,推动气候适应项目。
马达加斯加的危机是民生危机、治理失效、政治斗争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更迭与人事调整旨在回应短期民愤,但根本解决需突破财政、政治和社会的多重困境,实现能源基础设施、贫困治理和政治包容性的系统性改革。这一过程既考验治理能力,也依赖国际支持,更需民众与政府的共同耐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