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美国商会执行副总裁布拉德利在诉状中指出,H-1B项目系由国会立法设立,旨在保障各类企业平等获取国际人才的权利,政府单方面大幅提费已构成“行政越权”。诉讼同时指出,该政策未经法定公众评议程序,亦缺乏可靠的成本效益评估,涉嫌违反《行政程序法》。

特朗普签署H-1B签证费用行政令
根据特朗普于9月19日签署的行政令,H-1B签证的年费从原先的约1500美元急剧上升至10万美元,涨幅超过65倍。该政策自9月21日起生效,适用于所有新申请人。据此估算,企业为一名外籍专业人员支付六年签证的总成本将高达60万美元。
白宫声称此举意在遏制签证机制被“滥用”,确保引进“美国本土无法替代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政府配套推出所谓“黄金卡”计划,允许通过支付134.8万至200万美元获得快速移民通道,面向特定高净值投资者。

两项政策同步推出,实质上构建起一种“双轨制”移民体系:一边以高额费用限制普通技术人才流入,一边为财富阶层和顶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分析认为,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意图从根本上重构美国合法移民结构,强化其“经济优先”与“选择性开放”的政策导向。
该政策深植于“美国优先”的政治理念。一方面,回应国内对就业岗位与薪资水平的焦虑。美国劳工部统计显示,2000年至2019年,外籍理工科从业者增加近250万人,而本土同类岗位仅增长44.5万。通过大幅提高用人成本,政府试图促使企业转向本土招聘。另一方面,政策也被视为对印度IT外包行业的针对性调整。印度籍员工占H-1B签证总数的约71%,费用激增将直接冲击其人力成本结构,可能推动相关产业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转移。

特朗普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白宫举行“特朗普金卡”的行政命令签署活动
新规对美国关键行业带来显著冲击。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科技企业长期依赖H-1B引进软件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尽管它们或许尚能承担高昂费用,但成本上升必将促使企业重新评估招聘策略,甚至推动岗位外迁。对中小科技公司与初创企业而言,这笔开支则可能难以负荷,进而削弱其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
高校与研究机构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以斯坦福大学为例,2023年该校新聘约270名外籍员工,若按新规计算,学校每年需额外承担约2700万美元的签证费用。这一巨额支出将迫使学术机构大幅缩减国际人才引进规模,不仅直接削弱美国高校的科研实力,更将动摇其在全球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美国商会大楼
从长远来看,此次政策与司法博弈的结果将重塑美国的人才战略格局。若法院支持政府,美国企业将加速推进产业与人才布局的海外转移;若政府败诉,则特朗普政府需重返国会谈判桌,寻求更具共识的立法解决方案。
这场争议深刻揭示了美国移民制度的内在张力:在“美国优先”的政治基调下,如何既保护本土劳工权益,又维持国际竞争力?如何在程序正义、经济效益与人文价值之间找到平衡?随着诉讼推进与政策效应显现,最终结局不仅关乎美国的创新生态,更将重新定义全球高端人才的流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