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清桥国际安保集团官网!
Qingqiao Culture
清桥文化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桥资讯 > 清桥视界 > 清桥安
法国撤出塞内加尔:西非告别殖民时代军事遗产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清桥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7日,法国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仪式,正式移交其最大的军事基地盖莱营及达喀尔机场飞行场。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结束在塞内加尔长达65年的军事常驻,成为法国近年来全球战略收缩的最新注脚。自2022年起,从马里到科特迪瓦,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正经历系统性瓦解,这一进程既反映了非洲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也折射出国际地缘格局的深刻调整。

f5c09eb5705c5bc9c55c8d7abed98b85.jpg

法国驻非洲部队指挥官扬尼(左)和塞内加尔武装部队参谋长西塞

移交仪式虽然简短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塞内加尔总参谋长姆巴耶·西塞将军和法国驻非洲部队司令帕斯卡尔·扬尼共同出席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西塞将军在演讲中引用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话作结:“每个结束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法军自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以来便驻扎于此,盖莱营作为其在西非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基地,曾是法国区域军事力量的核心支柱。今年3月启动的撤军进程历经三个月,法方已陆续移交其余四个小型基地。至此,法国在塞内加尔的五处军事据点全部回归塞内加尔控制。

法国此次撤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过去三年从非洲系统性撤离的收尾篇章。这一撤离进程呈现出明确的时间脉络:2022年8月,法国完成从马里撤军,终结“新月形沙丘”反恐行动;2023年2月,布基纳法索宣布法军撤离;2024年中期,尼日尔军政权要求法军撤离;同年12月,乍得终止安全合作协议;2025年2月,科特迪瓦接收布埃港军事基地;直至今年7月,塞内加尔完成最后一处军事设施交接。这一系列撤离行动标志着法国在萨赫勒地区的军事存在从2022年开始崩解,2024年进入加速阶段,2025年最终完成战略清空。
402cfab27eeabbe7231fcd4f8b8ae103.png
非洲多国要求法国撤军的背后,交织着复杂的现实因素。首先,地区安全战略的失效构成直接动因。法国在萨赫勒地区投入近万名士兵的反恐行动,非但未能遏制恐怖主义蔓延,反而导致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国安全形势持续恶化。2023年联合国报告显示,萨赫勒地区恐怖袭击事件较法军部署前增长300%,“新月形沙丘”行动被视为失败的典型案例。军事干预的无效性直接动摇了法国继续驻军的合法性基础。
其次,非洲国家主权诉求的集体觉醒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这种反法情绪根植于历史记忆——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常被视为殖民延续,其签署的防务协议包含单边行动条款,引发“主权让渡”的广泛争议。塞内加尔武装部队参谋长西塞在交接仪式上强调“未来合作须更尊重主权”,正是这种诉求的集中体现。
83c7bf02366f4fa77159043dd99ebd71.png
法国国内的政治经济考量也加速了撤军进程。法国议会2023年通过《海外军事行动审查法案》,要求削减30%的非洲驻军预算;2024年民调显示68%的法国民众支持“战略收缩”。马克龙政府将资源转向印太地区和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明确的战略重心转移。
这场撤军本质上是后殖民时代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当非洲国家通过政变、民意、外交多维度表达主权诉求,当新兴大国提供更具平等性的合作选项,法国的军事存在逐渐失去政治合法性。塞内加尔总统法耶在撤军仪式上的讲话颇具象征意义:“我们的合作应基于相互尊重,而非历史惯性。”未来,如何通过经济合作、技术转让、安全共建维持影响力,将成为法国对非战略的核心命题。这一转变不仅关乎法国与非洲的关系重塑,更预示着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寻求更平等地位的持续努力。

老挝:+8562026 885 687         国内:+0086-27-81305687-0                

电子邮箱:G5687@qingqiao5687.com

版权所有:清桥国际安保集团     备案号:鄂ICP备2024050000号-1

清桥资讯

G5687
电话
400-6689-651

扫码加微信

首页

微信

扫码加微信

电话咨询

facebook

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