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哥伦比亚,这个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人口超过五千万的国家,正在经历现代外交史上最具深刻意义的转型。自2022年8月现任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就职以来,这个南美国家正坚定地走上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外交道路,其政策核心可概括为“战略自主”与“多极导向”。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哥伦比亚不再延续过去数十年对美国政策的紧密跟随,转而寻求更加独立的外交定位。
这一外交转型在哥伦比亚与美国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25年9月,美国国务院吊销佩特罗总统赴美签证的事件成为两国关系变化的标志性节点。佩特罗不仅质疑这一决定违反国际法,更进一步对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的合理性提出疑问,这一系列互动反映了两国关系正在经历的深刻调整。

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在经历系统性变化。从2024年5月宣布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到同年8月决定暂停对以煤炭出口,再到2025年9月宣布终止自由贸易协定,直至10月因公民被扣押事件驱逐以色列外交人员,这些连贯性决策体现了佩特罗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坚持自身立场的决心。
要理解这一重大转变,需要回溯哥伦比亚外交政策的历史脉络。1948年,哥伦比亚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美洲国家组织,这一决策奠定了其未来数十年亲美外交的基础。1999年启动的“哥伦比亚计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特殊关系,这个以禁毒合作为核心的安全与发展框架,在二十年间深刻塑造了哥美关系的本质。与此同时,2006年签署、2012年正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使两国经济形成了深度依存关系。这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以及与美国市场的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哥伦比亚传统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

哥伦比亚前总统米格尔·乌里韦·图尔韦
二十一世纪以来,哥伦比亚外交政策开始出现微妙而持续的变化。乌里韦政府(2002-2010)在保持对美紧密联盟的同时,开启了寻求更广泛国际参与的探索。随后的桑托斯政府(2010-2018)则标志着外交政策调整的关键阶段,其重要举措包括推动太平洋联盟区域一体化、加入经合组织,特别是2016年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达成历史性和平协议,这些成果为后续的外交转型创造了重要条件。
佩特罗政府的上任标志着哥伦比亚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转变。作为该国首位左翼总统,佩特罗的执政理念代表着与过去外交传统的明确决裂。这位前波哥大市长、曾参与M-19游击队的政治家,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终秉持进步主义理念。他的当选得益于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的失望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渴望,这为他推行新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国内基础。

2024年金砖国家同“全球南方”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对话会
推行这一系列外交决策的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佩特罗政府的外交团队多次强调,哥伦比亚应当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中重新定位,更加重视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在经济层面,哥伦比亚通过加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机制,拓展了国际合作空间,降低了传统市场的依赖性,为外交决策提供了更多战略选择。在区域层面,拉美国家在一些国际议题上形成的共识,为哥伦比亚的立场选择提供了区域支持。佩特罗政府积极参与区域事务协调,推动拉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形成更加一致的立场,这种区域协作的加强有效提升了哥伦比亚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
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哥伦比亚的外交转型反映了全球力量格局的深刻变化。作为中等国家寻求在国际体系中重新定位的案例,哥伦比亚的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佩特罗政府通过经济多元化、拓展新兴市场、强化南南合作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更具独立性的外交政策体系。这一转型不仅影响着拉美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也为类似国家提供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寻求平衡的实践范例。哥伦比亚的外交实践表明,中等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正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参与,这一趋势与全球多极化进程相互呼应,预示着国际秩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