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清桥国际安保集团官网!
Qingqiao Culture
清桥文化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桥资讯 > 清桥视界 > 清桥安
中马海事执法合作破冰:破的是什么冰?为何此时能破?
发布时间:2025-07-07 来源:清桥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马来西亚海事执法局8305船驶入海南三亚港,这场看似普通的舰船访问,却被国际舆论称为“南海合作的破冰之旅”。中国连续16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马方对中国市场的经济依赖度持续攀升。但在安全领域,马来西亚却长期奉行“向东盟靠拢”的惯性思维,对与中国的直接执法互动设置重重壁垒。这种“政经分离”的矛盾心态,本质是试图在经济收益与争议立场间寻找平衡,却导致海上合作始终在“隔空喊话”的低效状态徘徊。“破冰”二字,既道尽了中马海上执法关系的历史困局,也凸显了此次互动的突破性意义。

2cc55ab71864696100d84b45b2a13226.png

马海事执法局8305船与中国海警东门舰进港

中马海上执法合作的“冰”,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主权争议、政策摇摆与外部干预共同冻结的复杂僵局。第一重冰是主权争议下的互信赤字。作为南海主权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自1983年起非法占据中国南沙群岛弹丸礁等岛礁,并长期在争议海域开展油气勘探。2024年9月的舰船对峙事件中,中方军舰卸下炮衣的临战状态,将双方在海上安全领域的不信任推向顶点。这种因领土主权分歧形成的猜忌,使得海上执法合作长期被视为“敏感禁区”——马方担忧直接互动会弱化其“声索立场”,中方则警惕合作被解读为“承认既成事实”,双重顾虑让官方互动始终停留在危机管控的最低水平。

93015eb52daf2a38301fe73c736619fa.png

欢迎仪式

重冰是战略犹豫。美国近年来将南海作为“印太战略”支点,频繁开展“航行自由行动”。2024年美国制裁涉南海中企后,马国内虽明确拒绝“跟风”,但“选边站队”的舆论杂音始终存在。这种外部压力让马来西亚在安全合作中高度敏感,担心与中国的任何互动被贴上“地缘结盟”标签,进而引发美国及其盟友的施压报复。重坚冰叠加,使得中马海上执法合作在过去半个世纪始终难以突破“零”的起点。

04981be6fa33cacc04ef301fa8dc77f6.png

中方代表团参观马海事执法局8305船

在南海局势暗流涌动的当下,这场迟来的对话得以跨越重重障碍落地,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马来西亚政局理念的转变,堪称推动破局的关键变量。自安瓦尔政府2022年执政以来,其南海政策逐步摆脱“将争议与对抗绑定”的旧框架,转向“以伙伴姿态协商破局”的新路径。2024年东盟峰会上,“南海争议不应阻滞经贸合作”的表态,不仅是对双边关系的重新定位,更标志着其战略思维从“风险规避”向“机遇把握”的重要转向。

3668459f48190a9df777943dbdb66c54.png

马方代表团参观中国海警东门舰

这种理念转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地区格局的深刻演变形成共振。美菲军事合作的持续升级、外部势力对南海事务的深度介入,让马来西亚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单纯依赖东盟内部协作已难以应对复杂海域安全挑战,构建多元安全协作网络才是务实选择。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入倒计时的现实压力,更使其意识到,通过中马执法合作创造“对话样本”,既是提升自身在东盟内部话语权的契机,也是推动地区秩序重构的责任所在。

ca05f2c87d3cf57eadbcd59f1fbdefa9.png

体育友谊赛

从舰船对峙的紧张到港口互访的坦诚,从“隔空喊话”的低效到机制化合作的落地,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突破,本质上是马来西亚在权衡地缘利弊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在经济依赖与安全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外部压力与自主决策之间坚守战略自主。当安瓦尔政府以“实用主义”思维破解“选边站队”的困局,中马海上执法合作的坚冰便有了消融的温度,为南海争议的政治解决注入了久违的动力。

老挝:+8562026 885 687         国内:+0086-27-81305687-0                

电子邮箱:G5687@qingqiao5687.com

版权所有:清桥国际安保集团     备案号:鄂ICP备2024050000号-1

清桥资讯

G5687
电话
400-6689-651

扫码加微信

首页

微信

扫码加微信

电话咨询

facebook

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