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路透社消息,近日,德国联邦议会国防军专员赫格尔在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指出,尽管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启动大规模招募行动,但军队人数仍从2023年的181540人减少至2024年的181200人,平均年龄则从32岁上升至34岁,德国军队面临着严重老龄化的危机。
数据显示,德国技术兵种老龄化情况尤为严重,空军飞行员和潜艇操作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30%的校级军官年龄在50岁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18-25岁适龄青年仅占军队总人数的20%,而后备役人员中40岁以上占比高达45%,这种失衡的年龄结构严重制约了军队的快速反应和持续作战能力。
德国社会整体老龄化是德军老龄化最根本的因素。有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18-25岁的青年仅占总人口7%,较20年前下降30%,兵源池持续萎缩。其次,2011年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后,职业化军队的吸引力不足,民调显示仅12%的青年考虑参军。再者,长期国防投入不足导致装备老旧、待遇偏低,加之晋升缓慢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德国军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形成了当前困局。
军队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多个层面显现。在战斗力方面,高龄士兵的体能和新技术接受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特种作战和数字化装备使用效果。医疗保障方面,40岁以上士兵慢性病发病率是年轻人的3倍,导致军队医疗支出大幅增加。人才建设方面,军官晋升通道受阻,面临严重的领导断层风险。
为应对这一危机,德国政府正在采取多管齐下的改革措施。在兵役制度方面,2024年开始试点"选择性兵役制",鼓励青年进行6-12个月的短期服役。待遇保障方面,将士兵起薪提高15%,并增加住房补贴和职业培训机会。人才招募方面,创新开展"职业军人体验营",放宽体检标准,加强校园国防教育。
但军事专家普遍认为,德军老龄化是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德军的老龄化危机实际上折射出后冷战时代欧洲国家在国防建设上的集体困境,在应对外部安全威胁的同时,如何解决内部结构性矛盾,这将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必须面对的战略性课题。未来德军改革的成效,不仅将决定其自身的战斗力水平,也将会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