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清桥国际安保集团官网!
Qingqiao Culture
清桥文化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清桥资讯 > 清桥视界
钢铁之盾与自然之舞,马仕朗大坝的韧性传奇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清桥 浏览次数:

在荷兰鹿特丹新航道的西端,北海的浪涛与人类工程的智慧在此交汇。马仕朗防风暴大坝(Maeslantkering)如同一座沉默的守护者,以浮动式闸门的创新设计,诠释着现代城市与自然共存的韧性哲学。

图片

这座全长300余米、重量相当于四座埃菲尔铁塔的巨型工程,自1996年启用以来,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可移动防洪闸门,更成为鹿特丹“韧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实践。

作为荷兰三角洲工程的“最后一道闸门”,马仕朗大坝的设计初衷是化解北海风暴潮对鹿特丹港及南荷兰省百万居民的威胁。其核心创新在于两扇重达3.6万吨的扇形钢构闸门,平时停泊于河道两岸的泊槽中,确保欧洲第一大港的航运畅通无阻;一旦风暴潮水位超过阿姆斯特丹基准海平面3米,计算机系统“BOS”将自动启动关闭程序——闸门浮起、移动至河道中央并下沉至河床,1.5小时内完成拦截,抵御高达5米的巨浪。

这座三分之二土地低于海平面的城市,从“与水对抗”转向“与水共生”,将防洪工程融入城市肌理。马仕朗大坝的浮动设计减少了对生态的干扰,闸门闭合时仅短暂阻断航道,最大限度降低对航运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这种“韧性思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样显著。马仕朗大坝耗资9亿美元,却为鹿特丹港每年数亿吨的货物吞吐提供了安全保障,维系着欧洲供应链的命脉。而韧性城市的理念更催生了新兴产业:从可再生能源公司到智能水务系统,鹿特丹的气候防护项目已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据估算,每10亿美元投入节能建筑可创造6000个岗位,远超传统工业的就业转化率。此外,大坝本身成为旅游地标,其白色镂空闸门与穿梭的巨轮构成现代工业美学的奇观,吸引全球游客驻足。

图片

在生态维度,马仕朗大坝的设计体现了“最小干预”原则。闸门下沉时利用水流冲刷河床泥沙,确保密封性同时维持河道生态平衡;而荷兰全国推行的“还地于河”策略——拓宽河道、恢复湿地、增设滞洪区——则与工程措施相辅相成,形成自然与人工协同的防洪体系。这种系统性思维让鹿特丹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更具弹性,2010年以来,该市未因风暴潮引发重大灾害,而全球同类港口城市仍频受困扰。

马仕朗大坝不仅是技术奇迹,更象征着人类从“征服自然”到“适应自然”的认知跃迁它与城市中心的水广场、地下车库蓄洪池、可随水位上升的浮动社区等创新设施,共同构建起多层次防灾网络。这座钢铁巨人以其冷静的机械之美提醒世界:真正的安全,源于对规律的敬畏与智慧的共生。



老挝:+8562026 885 687         国内:+0086-27-81305687-0         咨询热线:400-6689-651        

电子邮箱:G5687@qingqiao5687.com

版权所有:清桥国际安保集团     备案号:鄂ICP备2024050000号-1

清桥资讯

G5687
电话
400-6689-651

扫码加微信

首页

微信

扫码加微信

电话咨询

facebook

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