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北风渐起,草木摇落,天地间褪去秋日的斑斓,显露出冬日的疏朗。寒气初生,人们开始“补冬”,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或羊肉汤,不仅暖身,更寄托着对来年安康的期盼。
此时,农事暂歇,生灵蛰伏,是为积蓄力量。这是一个收敛、静思的季节,让人在清冷的空气中,沉淀心绪,静候第一片雪花的降临。冬之伊始,亦是休养生息、迎接新轮回的起点。
今日能量指引

《周易》第11卦,上坤(地)下乾(天),天地交合,万物通泰。
卦象启示:“泰” 本指通畅、安泰,引申为阴阳调和、上下互通的和谐状态。地象征柔顺包容、天象征刚健进取,天本在上却下沉,地本在下却上升,阴阳二气交感互通,喻示 “刚柔相济” 的交泰之道 —— 以主动下沉的姿态接纳包容,以向上生长的动能促成共识,形成 “天地相和” 的通达格局。自然中天地相交则万物生长,人事中上下相交则志向合一,君子之道因此伸张,小人之道随之消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礼记・中庸》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右中坐者为李鸿章,前者为庆亲王奕助)
1901年11月7日,晚清政治家李鸿章逝世。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他主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企业,组建北洋水师,推动中国军事、工业、教育近代化。外交方面,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虽被迫妥协,但在谈判中力争减少赔款,竭力维护国家利益。
李鸿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试图融合传统与西方技术,对近代中国改革影响深远。其政策推动了铁路、电报、新式学堂等建设,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然而,因甲午战败、条约签订,他长期被视为“卖国贼”。
李鸿章是晚清变革时代一个极其复杂矛盾的悲剧性人物。他力图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其创办的实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然而,在腐朽的封建体制和强大的外来侵略面前,他的努力最终难挽狂澜。他本人更成为清政府的“裱糊匠”,被迫在谈判桌上签署屈辱条约,背负了历史的骂名。他的一生,浓缩了古老帝国在近代化转型中的挣扎与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