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乃秋深之节,此时气温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加大,露水更凉且接近凝结成霜,故称“寒露”。北方地区已呈现深秋景象,白云红叶,秋意渐浓;南方则秋意初显,蝉噤荷残。寒露三候为“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自然物候变化显著。
寒露时节,民间有赏菊、登高、饮菊花酒等习俗,寓意驱寒养生。农事上,北方进入秋收尾声,南方则忙于晚稻收割。这一节气不仅标志着气候由凉转寒,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顺应,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智慧。
今日能量指引

《周易》第12卦,上乾(天)下坤(地),象征“天地不交”的闭塞状态。
卦象启示:天本上升,地本下沉,二者背道而驰,阴阳不交,万物难生。否卦象征僵局、阻滞与黑暗时期,寓意内外隔绝、上下失和。但这只是周期性的低谷,在逆境中不宜强行突破,而应韬光养晦,保存实力,以静制动。黑暗尽头必有转机,否极则泰来。看似停滞的阶段,实为自我沉淀与机会酝酿的时机。困顿是重整的契机,沉寂是复苏的前奏。顺时而止,终见光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条约
1843年10月8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该条约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补充细则,共16条,附《五口通商章程》。
其核心内容包括:英国攫取领事裁判权(英人在华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自动享有他国在华特权),以及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为后来“租界”制度起源)。
该条约是鸦片战争后英国进一步掠夺在华权益的不平等条约,象征着清政府国家主权的进一步沦丧,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通商掠夺”向“主权控制”延伸。它直接破坏中国司法独立与关税自主,片面最惠国待遇为列强“利益均沾”提供依据,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不仅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更为后续列强扩大侵华、攫取更多特权埋下隐患。

